六一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法会诵经心得

shenjun:

周末法会读诵了一部《法华经》感觉又净化了一次心灵,游历了一遍圣境,又一次感受到了诸佛菩萨的慈悲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愿力无量无边。经文里佛菩萨的神通智慧,佛菩萨的各种三昧,佛菩萨不知疲厌的修行,以及诵读和教人诵读《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再一次震撼了我。当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文一开始强调佛出世的目地,就是让众生趣入大乘佛道,而不是声闻缘觉乘,也不是辟支佛乘,这应该是这部经的精髓。那为什么还有二乘和三乘,经里用了很多比喻来阐述原因,趣入佛道需要次第,众生根基不同,佛以大智慧观察众生不同的缘起,因此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众生先从三界火宅逃离出来,有出离了的意愿,再引领大众趣入正确的解脱之路。我的感受是,我们很需要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和善巧方便,更需要学习佛菩萨的愿力,三者缺一都不能成佛。现实中我们先从善巧方便的修行下手,因为我们业力太重,每个人的根基和缘起又太不同,所以有适合的修行方法尤其重要。做为个体还是得从认识自己的缘起和习气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理论结合实际才更有效,别人好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或者确实好的也可以借鉴,但也不能拿来生搬硬套,要通过改良才能适用,这跟世间法很像,就像农民种地要因地制宜,老师教书也要因材施教,都需要观察了解才能进行,而不是一刀切,所以佛法离不开世间法真是这样,佛法需要去认真的体悟。

liuyang:

读《法华经》有感。
7月20日,是道场在法师带领下共诵《法华经》的日子。
因为自己的原因,一直没有完整的读诵《法华经》的因缘。一直都听说《法华经》是经中之王,一般人读不懂,加上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愚笨,所以对读经没有信心。这次读经的时间正赶上带着一家老小在外度假,效果不太好。读的时候会认真读诵,但是因为专注于怕读错字,所以对经文的理解不太深入。
法师让大家写读诵心得,所以又去查了经文的意思,结合读经时候对原文的记忆和理解,才慢慢理解了《法华经》的殊胜境界。读懂和护持《法华经》的功德非常大,所以才说是:成佛的法华。
这次诵经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法华经的殊胜意义。以后诵读《法华经》的时候能够法喜充满,相信收获也会更大。

贤智:

为感念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及六月十五日, 三德精舍的法师们特地安排举办了为时一天的精进共修法会, 造福僧俗二众。非常 感恩随喜诸位法师。

《妙法莲华经》诵经供养祈福法会在三位法师的带领下与线上线下十几位师兄们一起完整诵读。作为入门不久的我, 有幸在短短的一年里两次诵读如此殊胜的法华经, 也是跟佛菩萨有很深的渊源。第一次诵法华经时真的只是跟读, 只知道诵读法华经有好处, 所以坚持读到结束。但是这次感觉完全不一样,看经文不再像看天书,诵经时心里从满法喜, 比起第一次读起来顺畅多了。当我念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时, 心里特别欢喜, 正是因为当时我们念了一个多月,对这段经文特别熟悉, 这点在其他师兄的念诵过程也能感受到。所以通过这次的诵经法会,受益匪浅! 感恩三宝加持, 感恩法师的细心安排, 祈愿将来的诵经法会越办越圆满!

youqingyu:

周末通过完整的诵读法华经,我有一下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成佛的法华经

常师父在讲解《道次第》皈敬颂里开示:“法华一开头的时候是授记,乃至于二乘大智舍利弗……等等,每一个人都成佛。”最后不要说证罗汉果,随便一个人他只要有一天接触到了佛法,留下那个种子的话,他最后也成佛。所以法华里面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个普通的人以散乱心,就像我们普普通通跑到那个庙当中看见了佛像很欢喜,南无佛念了一声佛,他最后这个种子也成佛,说明这个,他究竟一定成佛。但是这个成佛的时间上来说,却是从种下这个种子到最后圆满,不晓得要经过多长多远的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那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不要说是个凡夫,就是一个证了果的小乘圣者,像大智舍利弗等等,他们都还要经过很长的天文数字的一个年代才能成佛,所以成佛的时间这么远。

弟子拜佛时就会串习常师父引用法华经的开示“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拜佛时心里就很欢喜。

  • 一乘道

法华经中有一个偈颂:“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十方一切的佛土,都只有一乘法。在释迦牟尼佛他又讲有二乘、三乘呢?是方便说法的。是方便接引相应的众生进来,最后还要引导他往前走,最后还是走到佛乘,最究竟的。

  • 法华七喻

此次诵经重温了《法华经》所说的七种譬喻,即: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

其中的火宅喻讲述了一个富人有一座大宅子,这座宅子突然起火,而里面有很多他的孩子在玩耍。由于孩子们沉迷于玩乐,不愿意离开火宅。富人为了救他们,便告诉孩子们在外面有他们喜欢的羊车、鹿车和牛车。孩子们听了后,纷纷跑出火宅,结果发现外面还有更好的车——白牛车(象征一乘法)。

常师父在讲《道次第》时也引用了这个比喻:火宅象征着三界六道中的苦难和无明,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如同处在火宅之中,却不自知。这种无明和执着使得他们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继续在痛苦中沉沦。通过这个比喻,佛陀教导众生要认识到轮回的本质是苦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的生起,是修行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LIli:

以下是我这次参加法会的几点体会:

  1. 因缘具足,能够参加这次的诵经法会,去道场的路上就感到非常欢喜。
  2. 诵经时读到了许多平时学过的法相名词,读起来相对顺畅,同时也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内容。
  3. 我们在一天内诵完了七卷经文,下午时确实有些犯困,但大部分时间都能坚持读诵,特别是有几段读得特别欢喜。如果没有这次的因缘,自己一个人应该没有机会能完整读完这部经书,而且还是在一天时间完成。非常感恩法师促成的因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